建阳白茶,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闽茶中独树一帜,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百年前的道光年间。建阳白茶的发展历史之那时,水吉、漳墩、回龙、小湖等地开始广泛种植白茶,特别是水仙茶树品种的发现和引入,为建阳白茶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石。
建阳白茶的发展历史:
在清朝晚期,建阳白茶市场尤为繁荣,其中以水吉小叶茶芽制成的“白毫银针”最为出名。同治年间,白茶的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,不仅有了“白毫银针”,还催生了“白牡丹”等新品种。左宗棠的奏折中提及的“白毫”,正是对水吉白毫银针的美誉,这也反映了它在当时市场上的重要地位。
随着时光流转至民国年间,《建瓯县志》记载了白毫茶主要产自西乡和紫溪等地,茶农们的技艺日益精湛。如黄家世代传承的挑针制白毫银针的手艺,邓家则专攻水仙白的制作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尽管有过起伏,但白茶的产量也曾达到高峰,如1934年水吉一带的产量高达68吨。
然而,新中国成立初期,白茶的产量曾一度下滑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,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恢复,白茶的产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,至1979年已达到650吨。然而,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低档茶的比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走向。
此后,虽然部分产区开始转型生产绿茶,但以漳墩为中心的白茶产区仍持续发展,年产量超过500吨,为建阳白茶产业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基础。
以上是对建阳白茶的发展历史的介绍,大家对建阳白茶的发展历史是否有了更多的认识。总之,建阳白茶是一款不错的白茶,喜欢喝白茶的朋友,不妨考虑下建阳白茶。
茶百科,专业茶叶知识平台,分享茶知识,传播茶文化。